
1940年秋天的一天,周恩来在重庆曾家岩的周公馆接待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。这是周恩来第一次见到这个小男孩证券配资APP,他看到后非常高兴,转向邓颖超说道:“这个孩子已经长这么大了,越来越像他父亲了。”
邓颖超笑着回答:“我觉得他更像他妈妈。”几天后,周恩来和郭沫若、阳翰笙等文化界的名人在周公馆商讨抗日救国的大事。谈话中,周恩来让小男孩过来,并故作神秘地对郭沫若说:“郭沫若同志,你见多识广,猜猜他是谁的儿子?”
郭沫若仔细看了看男孩,没能猜出答案。看到郭沫若为难的表情,周恩来笑着说:“我给你个提示,他的父亲曾和你一起参加过北伐战争。”
郭沫若一听,突然恍然大悟,激动地说:“李硕勋!他是李硕勋的儿子!”
“没错,他就是李硕勋的儿子,名叫李远芃。可惜硕勋同志牺牲得太早了!”周恩来一脸遗憾地说。
展开剩余87%那时的周恩来和郭沫若并没有想到,这个革命烈士的孩子,李远芃,日后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,成为中国第三代领导人之一,成为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。
李远芃1928年出生在上海法租界的明德里15号。李远芃的父亲李硕勋是一位革命烈士,参加过南昌起义,母亲赵君陶也是革命世家出身。赵君陶的五哥赵世炎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,曾是周恩来的上级,年仅26岁便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。赵君陶的三姐赵世兰也是位女中豪杰,终生未嫁,致力于革命事业。
赵君陶为了安慰姐姐赵世兰,曾向她保证:“无论我将来生男生女,孩子的名字都会叫‘兰兰’。”因此,李远芃的小名便叫做“兰兰”。
李硕勋的父亲是四川人,早年便参加了革命。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在“五卅运动”期间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。1926年,李硕勋在党的安排下加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,担任第25师政治部主任,参与北伐。作为北伐军的高级指挥官,李硕勋声誉很高,结识了许多文化界的名人,其中包括文学巨匠郭沫若。
1927年,蒋介石发动了“四一二”政变,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。李硕勋对此非常愤怒,但为了大局着想,他依然率部继续讨伐奉军。随后,“宁汉合流”后,全国形势更加严峻,周恩来和贺龙决定在南昌发起武装暴动。李硕勋不顾重重危险,赶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,并在起义中继续担任第25师政治部主任。
李硕勋与开国元帅林彪、陈毅有着深厚的革命渊源,林彪和陈毅当时分别在25师担任连长和团指导员,这也显示了李硕勋在人民军队中的重要地位。
1929年,李硕勋在组织安排下回到上海,见到了出生仅半年的儿子李远芃。当时,他问妻子赵君陶:“给孩子起名字了吗?”赵君陶答道:“还没有,等你回来取名字。”李硕勋接着说:“按我们老家的辈分,他是‘远’字辈,就叫李远芃吧。”他解释道:“‘芃’有草木茂盛的意思,希望孩子像草木一样茁壮成长。”赵君陶听后很高兴,称赞这个名字很好。
然而,这个幸福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。1931年,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反动派逮捕,李硕勋被调往广东担任两广省委书记。李硕勋抵达香港时不幸染病,留在香港治疗。两个月后,赵君陶也被派到香港,与丈夫团聚,但好景不长。几天后,李硕勋前往海南岛主持军事会议时,不幸被叛徒出卖,被国民党反动派捕获。
李硕勋在狱中受尽酷刑,但始终没有透露任何党的机密。在临死前,他写了两封遗书:一封给妻子赵君陶,表达自己即将与家人永别,并嘱咐妻子善待孩子;另一封给赵君陶的好友陈志英,请她将孩子安置好。1931年9月5日,李硕勋在海口市东较场英勇就义,年仅28岁。
李硕勋牺牲后,赵君陶带着儿子李远芃和未出生的胎儿回到四川老家,生活艰辛。赵君陶不仅要照顾孩子,还要为生计奔波,面对种种困难,她始终坚守着对丈夫的忠诚,不愿再嫁。
1937年,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,赵君陶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,并在周恩来夫妇的帮助下赶赴重庆工作。1940年秋,李远芃在邓颖超的带领下来到重庆,看望母亲,暂住在周公馆。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,周恩来和李硕勋是老相识。见到李远芃后,周恩来感叹道:“这孩子长得很像他的父亲。”邓颖超笑着说:“我觉得他更像君陶。”
周恩来注意到李远芃有些驼背,便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,说道:“男子汉要抬头挺胸,这样看起来才有气质。”周恩来每次见到李远芃时,总会关心地问:“你的驼背好点了吗?”
在周公馆的这段时间,李远芃还见到了父亲的老友郭沫若等人。郭沫若起初没认出李远芃,直到周恩来的提醒,才恍然大悟,感慨地说:“原来他是李硕勋的儿子!”
1941年,为了确保赵君陶母子的安全,周恩来决定把他们送到延安。在延安途中,李远芃与中共南方局省委书记蒋南翔同行。蒋南翔提议给李远芃改个名字,李远芃同意了。蒋南翔说:“你的名字中的‘芃’有些生僻,不太好记,我给你改个新名字吧。你就叫李鹏吧,‘鹏’与‘芃’同音,而且寓意远大,希望你像大鹏一样翱翔天际,为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。”于是,李远芃改名为李鹏,这个名字后来成为中国政治史上的重要符号。
李鹏来到延安后,进入了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,并在中央食堂偶遇毛主席。毛主席看到陈云身边坐着一个陌生的小男孩,好奇地问:“陈云,你带着亲戚来蹭饭?”陈云解释道:“他是烈士李硕勋的儿子李鹏。”毛主席听后,想了想,才记起李硕勋并感叹道:“他参加过北伐,还领导过南昌起义,真是个英雄!可惜他牺牲了。”
毛主席与李鹏谈起了《三国演义》,李鹏告诉毛主席他最喜欢曹操,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时,能宽容手下的过错,团结干部,这让他感到钦佩。毛主席对此十分惊讶,称李鹏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,并鼓励他要好好培养,日后定能成才。
新中国成立后,赵君陶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,培养了许多人才。而李鹏从苏联学习归来后,先后在基层工作了多年,最终成为国务院副总理。李鹏的妹妹李琼虽然没有从政,但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。
1985年,赵君陶去世,李鹏兄妹按照母亲的遗愿,将她的骨灰安葬在海口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,母亲终于和丈夫团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